媒体报道
国内报道首页 > 媒体报道 > 国内报道
孙树椿“治未病”疗筋伤经验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对筋伤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临床实践之中。
孙老师认为“治未病”绝非易事,其难在于掌握疾病发生与变化之“机”,从而先其机而行。临床上,筋伤病既可合并于骨关节创伤的同时,也可因慢性积累,积久成损,久损及骨。因此,“治未病”要强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条件,重视条件的形成和转化,把握治疗的深度和方法,以获得最佳疗效,从而彰显中医学的临床优势。

重视发病环节 强调主动预防

孙老师认为“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因此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当的可防控性。

针对急慢性筋伤的发病率增高,孙老师对预防和锻炼的方法作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强调平时注意加强筋骨关节的柔韧性锻炼,保持其轻劲状态。提倡有效而安全的科学锻炼方法,以减少筋伤病患的发生。并根据颈、胸背、腰、肩、肘、腕、髋、膝、踝足等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关节的不同运动形式、发病特点,研究出既有利于防病强身又能促进临床疗效的九部练功疗法,作为防治筋伤病变的重要措施。

重视改善功能 提倡早治防变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筋在人体运动系统中,直接参与骨关节的构建及运动。因此,筋伤病的病理范围并不限于软组织,当筋因病而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时,往往伴有骨性关节结构的失稳。这种失稳状态的持续存在,是造成关节退变的基础,同时又会加重肌筋膜的痉挛和劳损。所以,防止骨关节病损的发生和加重,应以舒筋、柔筋、强筋为基础。
对脊柱的劳损性病变,临床检查常见条索状筋结,孙老师重视这种局部细微的病理改变,认为其形成是因为不协调姿势造成了局部的气滞血瘀或津凝痰聚。筋结的大小、硬度提示痰瘀阻络的轻重、久暂,且随着病变存在时间的延长,渐而影响韧带及骨关节的稳定,加重劳损。随着功能障碍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深,最终将会造成骨关节的形变。因此,骨伤病的治疗,应将恢复筋“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作为防止骨关节形变的前提。临床诊疗中,孙老师重视运用手摸心会的技能,深入细致地观察、判断筋伤的程度和范围,用触摸、对比的方法,找到病变形成的蛛丝马迹,以此选择治疗的最佳方案,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如对脊柱各部位关节错位的及时纠正,就能起到预防关节失稳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关节、韧带、椎间盘等组织的退变和骨关节畸形的产生。不同部位的损伤,都会出现筋膜的拘挛聚结,因部位或局部结构的差别,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寰枢关节错缝的病人,常伴有颈性眩晕,临床多可在高位颈椎横突旁找到筋结,如果将局部的痉挛或筋结进行疏通理顺治疗,错缝往往可以通过不定点旋转法得到纠正,而眩晕也可随之得以改善。再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在神经根发出的相应椎棘突旁或颈肩交界处触到筋结,临床触压可诱发肢体症状的加重。治疗时若将筋结进行有效的松解,则患肢的疼痛、麻木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又如腰骶关节紊乱的患者,常在腰骶椎旁找到筋结,如果能很好松解,紊乱就很容易得到纠正。筋的形态异常作为结构失调的信号,不仅为骨关节疾病的形成提供了可控防变的预警信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孙老师强调,在骨关节未出现结构变化的早期,消除筋结是保持组织结构生理平衡、防止畸形改变的有效措施,是既病防变指导临床的具体体现。

孙老师善于根据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资料,判断疾病的起因和发展的趋势,将既病防变的范围延展渗透到多种疑难病症的深重阶段。如对髓型颈椎病,孙老师提出从程度与阶段上进一步分为痹证型和痿证型,并划出了非手术与手术的界限。孙老师这一创见性理论的提出,拓宽了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思路,增强了中医进军顽症痼疾的信心。“既病防变”对于专科、专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乃至于每一项具体治疗措施的实施,都有重要指导意义。而这一理论的应用,不仅需要胆略和慈悲,更需要博学与智慧。

强调适度锻炼 重视病后防复

临床上,很多患者病愈之后因锻炼不当而影响功能,甚至病变复发,这不仅影响临床疗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患者信心。孙老师对其中原因加以总结,认为大多是练功的度把握不好,因此非常重视练功方法的恰当运用,制定了“详查病情,合理选练;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功应用原则。在练功的次数和强度上,要求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以健肢带患肢,先求姿势正确,再达力量要求的完善措施,无论是从筋伤的转化和日常预防的角度,均可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床效果。科学而有效的指导,避免了练功的盲目性和过度、过激的弊病。孙老师不仅指导病人认识工作、运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姿势、不良习惯对机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更重视对所带学生和临床医生防病、防变思想的培养,将“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深入到临床的各个环节。

跟师数载,我深切感受到,孙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理论精解活用,从事科研求真务实,授徒带教认真严谨,临床施治至意深心,指导病人细致入微。闻其言,观其行,顿悟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确非虚言。病之大小,取决于病之深浅;医之大小,在于德艺之高下。孙老师之为人、为医、为师、为长,足堪效尤。
版权所有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室
京ICP备09002945_2号    技术支持:金钥匙凯丽科技